两军并排时,北地良家子们都低眼看着旁边北伐军士卒,他们满口荆楚口音,平均比自己矮个头,身高压制对比强烈。
“看来武忠侯在南人里,算是最高人。”
“但武忠侯往塞北派群南方兵来,有何大用?”
“他们能上马?能骑射?”
良家子们窃窃私语,有些不明白这群南方小矮子是怎仰着头,将人高马大关中故秦军队打败。
“没有鲜味,还能叫羊?”国家能统,但在口味偏执上,南人与北人永远没法统。
路皆是乏味景色,与雨林浓密南方相反,关外处处皆是荒芜黄土塬,大片大片裸露地面,被秋风吹,草地也稀稀疏疏,走上十几里也见不到个里闾。
可当大军沿着乌水,抵达大河边时,吴臣却有些恍惚,还以为自己回到关中……
条宽阔水渠从大河中被引出,又平行北上,沟渠边上满是金黄粟麦农田,阡陌相连,里闾相邻,俨然是片繁华农耕区,当地移民和戍卒正在田中收割粮食,支军队也迎上来。
却是章邯将军派来接应,带头是名北地良家子都尉,名为傅直,当他与吴臣同下马见礼时,吴臣赫然发现,在南方人里中等身材自己……
“真冷。”
阵寒风吹来,吴臣缩缩脑袋,裹紧身上羊毛衣。
他是干越侯吴芮之子,南征时作为黑夫短兵亲卫,北伐期间参与从云梦泽到江陵城系列战役,后来调到汉中战场,在韩信麾下任假都尉。
虽然吴臣提出“走子午偷袭渭南”提议未被韩信采纳,但他还是作为偏师,以五千人袭击子午关,打乱关中故秦中尉军布防,为韩信以主力暗渡陈仓,横扫雍地做出贡献。
其后,吴臣又汇合东门豹部,将负隅顽抗故秦将军司马鞅包围在杜县,司马鞅投降后,吴臣得到武忠侯重赏:升爵为大上造,转正为都尉,带着万北伐军士卒,北上支援北地郡。
“砍掉其头颅,自然样高。”
当在富平县迎接宴飨上,个鲁莽良家子司马发出此问时,吴臣不甘示弱,似开玩笑地顶回去。
但他很快又装
身高竟只能到傅直胸口!
“吴都尉。”
傅直弯腰作揖,眼睛却仍能平视吴臣头顶发髻,心中有些好笑。
“久仰高名!”
……
时值七八月,天已入秋,作为个从小没见过冰雪南方人,抵达北地郡时,吴臣已觉得有些冷,待他们越过朝那塞,真正进入关外后,更觉体寒。
“塞北秋天,就像南方严冬般冷。”
他在行军日记里如此记载。
对吴臣而言,塞北切都是新奇,从当地人口音到衣着,从沟壑纵横黄土塬到点缀其间毡帐,从那些辫发戎人到他们所养长毛绵羊。
“不如南方黑山羊可口。”这是吴臣对花马池滩羊评价,原因则是膻味不足,那膻味,越人却称之为“鲜”,这是他们最爱。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