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梁拊掌:“如此甚妙,东南两路齐下,吾等则在关中配合匈奴拖住黑夫主力……”
范增却摇头:“武信君有所不知,但纵然有匈奴为盟,西河楚魏赵联军,恐怕也难以再进步。”
“为何?”
范增叹息道:“君可知春秋时,晋国中行偃伐秦乎?”
“昔日晋悼公为诸夏盟主,其元帅中行偃约合诸侯伐秦,得九国,车三千乘,兵容十万!然秦伯退守泾水,士大夫皆上阵备战,并无退让之意,而联军内部各怀异志,并不齐心。”
“听闻,黑夫已先取咸阳,封宫室,严军纪,妇女无所幸,财物无所取,收王离残部,笼骊山之徒,这是为安定秦地人心,以全取关中。”
虽然联军有河东尉赵成接应,但河东守是秦地人,拒绝降楚,发门客亲卫抵抗,耽搁些时日。再加上楚军从陕县渡河到河东,又跋涉数百里去蒲坂,再渡次河,大军庞大,船只却有限,几个来回折腾下来,好不容易进入关中,黑夫那边已路靠着嘴炮攻取咸阳。
这下形势就变得十分不妙。
项梁焦虑地说道:“如今巴蜀、南阳、南郡、江东尽在黑夫手中,若再得雍州,天下九州,已尽其半!六国却四分五裂,若让黑夫得机会喘息,昔日秦扫六国那幕,只怕又要重演!”
“若楚国不想再度灭亡,唯办法,便是乘黑夫立足咸阳未稳,与匈奴联手,共猎关中,匈奴取秦昭王长城以北,而关东诸侯夺河西、上郡、函谷关,使黑夫不能尽有关中地利,如此,方能维持均势……”
想必武信君也看出来,少将军虽勇锐,但要论老成持重,主持楚国大局之人,仍需长者,君为项氏宗长,又身处秦中多年,明白其虚实,更效包胥之事,为楚国赢得强援,于来日交战大有裨益,还望勿要推辞。”
项梁听出范增意有所指,遂接过印绶,问道:“国中可切安好?”
范增道:“江东仍在敌手,与淮南毗邻,其楼船随时可能渡过大江,故吾等已将国都及楚王迁往彭城,新都有房君蔡赐等人主事,又有英布,虞子期等人守卫淮南,当无忧也。”
项梁抬起头:“范公不远千里,来到西河,总不可能是专程给送玉圭来吧?”
“没错。”
“于是中行偃
“秦廷已覆灭,黑夫成楚国最大敌人,这点,老朽自然明白。”
范增让项梁稍安,对他表明态度:
“老夫西来前,代替楚王,与齐国达成盟约。”
“楚国答应将临淄交给齐相彭越,由此联合齐楚之力,共灭胶东黑夫旧部曹参、陈平!”
“还有,武信君有所不知,早在楚军经河东进入关中前,使郑昌、张良等在颍川光复韩国,有令偏将钟离昧率两万人,从三川、颍川南下,随时可进攻南阳!”
范增道:
“老朽来此,是劝少将军撤兵回去!”
……
“撤兵?”
项梁立刻站起身来,面露不解:“项籍孺子看不出眼下形势,难道范公也看不出?”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