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认为,天下之事败坏,正是源于标杆歪斜,幸好有武忠侯毅然起兵,拨乱反正!
通批驳后,恢又指着上林苑道:
“譬如这广袤苑囿,无数宫室,终日驰骋猎苑,不光君王耗费精力,还要消耗库府钱财,对天下百姓没有任何好处,不过是让天子人独乐罢,要说,往后就该将上林开放,使百姓来自行耕作!不出十年,便能
“这位是……”
垣雍是黑夫亲卫出身,但对这位同龄军法官却十分尊敬,介绍道:“此乃安陆喜君之子,恢!”
喜弟弟叫产,儿子有二,长子获,次子恢。
获生于秦王政十年十月,喜去鄢县做狱吏时。几年前,喜因向秦始皇上疏惹怒皇帝,被发配玉门关,获追随去西域照料父亲。
而次子恢,生于秦王政十八年正月,喜北上从军攻赵时(此皆见云梦秦简《编年纪》)。喜流放时恢年纪尚轻,留在南郡学室,黑夫起兵后,他毅然抱着律令,笔夹在耳朵后面,投军加入。
之草著、蔬菜、橡果、枣栗,足以活民,请开五苑,准许饥荒者进入,采集山果野菜以活命!”
但秦昭王竟是断然拒绝,席话说得范雎哑口无言:“吾秦法铁则,使民有功而受赏,有罪而受诛。若开五苑,百姓有功无功者俱各得之,有功者何荣?无功者何羞?与其发五苑而乱,不如死民而治!”
“宁落无情之名,不做乱法之君!“
感动?佩服?
那你就傻。
此子年轻气盛,有其父之风,贯说话直接,执法无情,得罪不少人,但有黑夫庇护,从军年多来,职位越做越高。
眼下,批判完秦昭王言行不后,恢又开始批判秦始皇。
“始皇帝亦然,他赦免赵高死罪时,怎不记得自己要做守法之君?依看,秦之诸君,嘴上要遵纪守法,实则是只许自己放火,不准他人点灯,百姓官吏务必守法,动辄严刑伺候,君王皇帝却带头乱法,反正无人追究,旦有下臣上谏,也会落得远徙流放下场。”
对父亲遭遇,恢是有怨气,父亲那篇上书,黑夫曾人暗暗抄录原文带回南郡,交予恢,所以恢记得父亲喜在里面秉承态度:
“君主作为法政源头,就像测量时刻标杆,吏民,就像这标杆影子,标杆正直,那影子也正直,标杆若歪,影子也歪!”
“故始皇帝继昭王之思,五苑不得妄开。”
那边李于说得大义凛然,却有个声音尖酸讽刺道:
“说得倒是好听,当年郑安平降于邯郸,按律,举荐者同罪株连,秦昭王却私赦范雎之罪,加赐食物日益厚,更称,有敢言郑安平事者,以其罪罪之……那时候,他怎就不记得自己要做守法之君?怎就忘有功而受赏,有罪而受诛?”
李于看向发言者,却是个二十出头青年官吏,头戴法冠,窄袖皮鞮,是北伐军中典型军法官打扮,从百长以上,皆作为副官随军。
但却鲜少能见到如此年轻军法官,担任还是司马之副。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