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始皇帝称帝后,有大臣提议修道外郭,却为始皇帝拒绝。
始皇帝道:“六国合纵攻秦时,咸阳尚不需要城郭,何况如今天下统?再无外敌?”
“苟不能卫,城无益也;赳赳武夫,国之干城!诸卿,这咸阳百万黔首,以及良家子弟,郎卫材士,每名带剑男子,都是咸阳
出宫城,里闾直通旷野农田,毫无关防,这得多自信啊!
大都无防,这本是从殷周到春秋,列国规矩:古时候,天子守在四夷;天子卑,守在诸侯。诸侯守在四邻;诸侯卑,守在四境。警惕四方边境,结交四方邻国,国人在自己土地上安居乐业,春夏秋三时农事有所收获,这样来,没有内忧,又没有外患,国都哪里用得着增修城墙。
这自然是理想状态,真正原因可能是,都城始终会虹吸国中人口,随着居民越来越多,早早修筑城墙,反而会限制大都邑发展。
但不是每个国家都能坚持到底,譬如李斯故乡楚国,强盛时还极其自信,控制陈、蔡、许等系列附庸国,守在四邻,又以方城为城,汉水为池,守在四境,
可随着吴国对楚国威胁越来越大,楚国执政者囊瓦开始忧心忡忡,遂城郢。
月上中空,夜色正浓,荧荧火光映照出逃难者仓皇失措脸庞。
在狂奔车上回首后方,还能望见巨大城市阴影,以及陆续亮起点点烛光。拨开迎风飘散满头白发,李斯心中悲苦。
“着不慎,满盘皆输啊……”
作为大秦右丞相,李斯在这座城市生活整整三十九年,却从未想过,自己会以这种狼狈方式逃离咸阳……
能在郎卫围攻下溃围而出,还多亏舍人门客拼死而战,以及李斯急中生智杀赵高替身,又让人持其首级,大呼“赵高谋反已伏诛”,争取部分郎卫迟疑。
春秋之后,田齐、魏国等新国家,都放弃大都无防旧规矩,恨不得城池越高越好。
唯坚持下来,就是秦国。
自从秦孝公迁都,使商鞅营造咸阳内城后,这座城市扩大十数倍,几乎每隔十年就要在外围多圈里闾,甚至跨过渭水,将新宫室修到上林,却直未有外郭。
独天得厚地利是方面,因华为城,践河为池,崤函之塞,让人望而生畏。
另方面,则是历代秦王自信——在匡章率领下,六国曾攻破函谷关,但却止步在那,楚国甚至打到蓝田,也被秦人赶回去……
这才在咸阳里闾中,杀出条重围。
李斯毕竟不是有百战经验将军,加上赵高之策打乱部署,反扑有些困难,但逃离咸阳却不难。
因为所有人都清楚,咸阳,是没有外郭……
李斯抚膺,暗自庆幸:“幸好当年有人请城咸阳,被始皇帝拒绝!”
记得三十多年前,李斯怀揣从荀卿处学得帝王之术,进入秦国时,最为震撼不是崤函之固,也不是关中沃野,而是咸阳这座天下权势财富荟萃城市,竟没有外郭城墙……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