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仲父尚在!?他如今在何处!”
项羽又是惊讶,又是狂喜。
“二君因不便与臣同南下,故皆在恒山郡为客。”
陈馀从贴身处掏出那封带着体温羊皮信,双手奉上,项羽取来打开,还真似是项梁笔迹——这位仲父对项羽影响极深,他在关中那些年托门客送到下相信,项羽不知读过多少遍,秦始皇那建立在楚人痛苦上骄奢*逸
赵高承诺,楚军可再从蒲坂搭浮桥入关中,如此便能绕开函谷关防,出现在关中腹地,骊山近在咫尺,而赵高条件,依然是割上党郡为王……
这下赵魏隐瞒藏不住,倒霉陈馀必须面对项羽怒火。
好在他也有自己底牌。
眼看陈馀就要被拖下去,他连忙以头抢地,急切地说道:
“此乃蒯彻、李左车刻意欺瞒,陈馀全然不知,且下臣此番主动请使,真是心为楚,并有秘事,欲向上柱国禀明!”
魏、赵请降事,作为机密被张耳、李左车、蒯彻瞒下来,未曾告诉楚国,也没有知会赵使陈馀——亏他还是张耳把兄弟。
魏国是赞同赵国之略,魏弱于赵楚,兴趣在于夺取旧地河东后闷声发财,而不是去关中,赵王和魏相张耳,甚至已秘密达成瓜分太行以西密约:
“赵取太原、雁门,魏取河东,而中分上党。”
眼下赵魏两国军队已聚集在轵关,随时准备西进河东,但却不愿意让项羽太早知晓此事,因为按这位年轻上柱国脾性,受阻函谷之下或还会知难而退,转而进攻南阳去。
可旦让他知道河东可作为入关捷径,项羽非但会执意入关,甚至会勒令赵魏“戮力西向”!
项羽比手,让陈馀将话说完:“这或是汝此生说最后句话,且想清楚再言。”
陈馀稽首:“上柱国当知,陈馀主恒山郡之政,而恒山北通代郡,代郡又接塞外……”
“月余之前,匈奴大破东胡于瓯脱,统漠南,旋即又有两位匈奴单于之客,抵达恒山,上柱国可知他们是谁,意欲何为?”
“谁?”
“正是上柱国之族人,项梁、项庄二君,而他们带来匈奴大单于口信……”
岂料赵高求生欲太强,在察觉李斯不对劲,黑夫来势汹汹后,过于慌张,除派张敖联系张耳外,在楚军紧逼函谷关时,亦从河东派人渡过大河,抵达陕县(河南三门峡市),又向楚军请降次。
钟离昧这趟便是去与之商洽,赵高、赵成兄弟答应,派河东之船,在陕县茅津渡口,接应楚军进入河东……
河东境内,共有四个大河渡口,从上游到下游,分别是龙门渡、蒲坂渡、风陵渡、茅津渡。
其中,茅津渡北连安邑盐池,向是三晋运盐之孔道,商旅辐辏。春秋战国时,已形成渡口,且是兵家必争之地,那著名晋献公“假虞伐虢”即由茅津渡河,灭亡陕县虢国。
等到秦穆公伐郑时,晋元帅先轸出奇兵从茅津渡河,埋伏在崤函,以逸待劳,大败秦军。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