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以为,当走蚀中道。”
作为韩信副手吴臣却直盯着地图东面那条路。
“虽然三道
这时候,旁边静默良久蜀郡都尉说话,通让韩信头大方言后,陆贾摇头道:
“祁山道太远,绕路祁山,比以上三道长两倍,足有千里!且沿途多为氐羌不毛之地,纵大军能出祁山,也不过是抵达陇西郡,距离咸阳,依然隔着陇关、雍城。”
后世还有条傥骆道,此时尚未开辟,杳无人烟,也不在考虑之内。
韩信点头:“故军欲行武忠侯之策,以汉中偏师配合武关主力,两路齐头并进,让咸阳首尾不能相顾,便要从这三条道路挑选。”
他看向陆贾:“若是陆郡守,欲走何道?”
柱于水中,水大而急。
根据陆贾所获图籍,褒斜谷长五百里,共有二千二百七十五栈,几乎每栈,都要付出几个人性命才能修成,纵然架好栈道,也不过能容车同行,过时浮梁振动,无不遥心眩目,只要个不慎,车马就可能跌落山崖,落入河里!
韩信颔首:“有栈道尚且如此不易,更何况眼下,栈道已为北军烧毁……”
栈道确已经没,汉中北军撤退时得咸阳命令,路退路烧,不过半月,五百余里、两千多栈阁皆毁。
陆贾叹道:“想想当年范雎花十年功夫,付出无数财力和数千条人命,才修起此道,今日却毁之甚易,真是令人感到可惜。”
陆贾道:“纵然褒斜道栈道已毁,但还是觉得,当走此道。”
“原因有二,第是因它位置正好。南边褒谷口正对南郑,不过三十里地,便于军、粮集中运送,北边斜谷位置,正好在雍城东侧眉县附近,出谷,便能通过驰道进攻咸阳!”
“第二,褒斜道有个别道所不能比拟好处——漕运!”
“南边有汉水可联通褒水,直通谷内;北边有斜水,直接联通渭水。”
这四条河流构成个方便快捷物流体系,可以带来更多运力。虽然这条路因为山高岭陡,水路落差很大,部分路段不能直航,所以需要漕运段,然后改陆路,在盘山道上走段,再重新登船入水,但也比单纯爬山要方便。
“既无栈道,褒斜道便比过去难走数倍……”
韩信想想就觉得头晕,他去褒谷口视察过,但见秦岭山岭汪洋大海中,两侧山崖对倾,互不相让,只勉强留出中间条窄窄小路,如此地形,让自小长在淮南水乡平原韩信很不习惯。
陆贾又介绍另外两条路:
“蚀中道,又名子午道,南口曰午,在成固县(汉中市成固县)东百六十里,北口曰子,在上林之南百里,有子午关,谷长六百六十里,亦有些许栈道,据斥候回报,亦已被烧毁。”
“故道又名陈仓道,自沮邑(汉中市勉县茶店镇)溯西汉水(沮水)而上,入山谷行,谷长四百二十里,全程凡六百五十二里,其中路屈曲八十里,凡八十四盘,出谷则是故道县散关……”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