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氏为*臣逆子所误,助纣为虐,阻挡义兵,犯弥天大错。但于伪帝而言,却不失为忠,未曾有负于胡亥!然竟遭族诛,宗族残灭,名望受侮,天下人莫不为之惋惜,黑夫亦然!”
他说到动情处,义愤填膺,浑然忘最初是谁抹黑冯劫,说其“迷途知返,毅然投诚”,还让陆贾以冯劫口吻写篇檄文回去骂胡亥呢。
现在,这些统统成朝中逆子*臣为谋害忠臣,而编排证据,案子是咸阳审,人是胡亥杀,跟他黑夫有什关系?
胡亥不是给冯氏定案为“谋逆”?大罪状便是冯劫“投降”。
好啊,那真正“谋逆”头子,就亲自下场,来证明那是个误会,冯劫分明是力战而亡,冯氏全族,可对胡亥百分百愚忠啊!
秦始皇三十八年二月初十,江汉大地上正值春耕,武忠侯下令将军中驮马借与百姓耕作,不管军屯民田,生产都不能落下。
而巍峨万山顶上,场葬礼,正在举行。
不过奉命随黑夫参加葬礼几名军吏臣僚,脸上却并无丝毫悲伤之色,说笑说笑,私语私语,打哈欠打哈欠,黑夫也不管他们,只让叔孙通遵照礼仪,按部就班地来。
因为今日下葬不是黑夫麾下将尉士卒,反而是他们敌人——三个月前,在江州县z.sha冯劫!
前日,黑夫让人将藏在冰窖里冯劫头颅取出来,正式向三军将士宣布冯劫死讯,并要为冯劫,以及去年在江陵战死冯毋择,举办场像模像样葬礼。
考虑到过犹不及,所以黑夫只祭冯毋择、冯劫,此事传开,旁人自然能将他们,与冯去疾下场做对比,从而得出结论——这样愚忠之臣,胡亥都诛杀族灭,何况别人?
反倒是武忠侯,深明大义,敬重对手,就算曾与之为敌,事后也不会清算,你们不考虑考虑?
黑夫脸不红心不跳,掏出袖中纸张,板眼地念着叔孙通给写悼词。
“昔者龙逢斩,比干剖,苌弘胣,子胥靡,故四子贤,而身不免乎戮!”
“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苌弘死于蜀,蜀人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伍员流于江,因随流扬波,依潮来往,激荡崩岸,数载显灵,头巨若车轮,目若耀电,须发四张,射于十里,引越人入吴。”
不仅要设牲醴祭祀,还给冯劫刻沉香木为躯,将冯毋择遗骸装进最好棺椁中,以君侯、上卿之礼,葬于襄阳城南万山上,挑个风水宝地,面朝西北咸阳方向。
下葬当日,更令大小*员送殡,黑夫自拜祭……
却见老黑面容愁苦,踱步上前,捧起撮土,轻轻撒在冯毋择、冯敬叔侄坟头,又单膝跪地,长拜道:
“武信侯冯毋择,本军中长辈,驷车庶长冯劫,更乃黑夫之同僚也,二人曾共逐匈奴于塞北,驰驷马于大漠,虽无私交,却曾同为始皇帝之业抛头颅,洒热血。”
“彼辈纵与为敌,失于公义,然独论人品私德,黑夫亦敬重之。”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