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等私自北上已是违反军令,若真与朝廷大军交兵,那便是叛逆,是夷三族之罪。”
但都尉小陶却赶在三军骚动
可在封锁消息岭南,却是截然不同局面:黑夫让共敖等人诈称越人叛乱,南海、桂林等地诸营戒严,城关紧闭,严禁人员出入,断绝北方切使者。
持续个月封锁后,黑夫才使利仓南下,散播这样消息:
“朝中有*佞劫持始皇帝陛下,弑君篡位,更欲清算尉将军及南征军将士,假传诏令,召将军北上骗杀,再毁诺使南征军不得返乡!”
韩信奉黑夫之命,挑选岭南那些戍期最长兵卒驻守在湟溪关附近。本来众人眼看百越打完,希望回家乡与妻儿老小团聚,可役期已超三年,朝廷却以种种理由,将他们强留下来。尉将军多次向咸阳提出,请履行律令明文规定,却石沉大海,来二去,戍兵已不再信朝廷话,反信黑夫之诺。
听闻利仓散播消息后,这下可捅马蜂窝,激愤情绪弥漫全军。
湘水,出桂林郡海阳山,其初出处曰灵渠,流五里,分为二脉,流而南者,曰漓水;流而北者,曰湘水。漓,离也,言违湘而南。湘,相也,言有所合也……
这条河流基本流向是由南向北,但也有例外,在流经槠亭(株洲)附近时,折而向西,直到湘南(湘潭县南)有段长达五十里东西向河段。
槠亭永久性军营规模巨大,占地面积已超过长沙郡府临湘,原本就有近万病残兵卒在此屯田,近来又从岭南开来万名戍期已超过三年老兵,沿着河岸字排开,营长数里,陶、韩,两面旗帜飘扬在营地上空。
而在对岸,则是刚刚抵达,正在修建营垒李由部万余精卒,双方隔河对峙,剑拔弩张。
湘水南岸,站着二人,正在眺望对面情形。
利仓更向三军口述黑夫话:“尉将军几乎为*人所害,今已在云梦泽举义旗,将军对二三子有诺,既然*佞不欲使南征军归乡,将军欲带着三军将士,带吾等归乡!”
“吾等信尉将军!”
黑夫信誉,是压着征人最后枷锁,如今已被主动松开,再没什理由阻止这群人回家。
此事颇似唐末戍卒起义,不同是,整个过程都是有组织有规划,万人在韩信带领下,翻越五岭,彻夜兼程北上,却不想,在湘南槠亭为朝廷派出大军所阻!
虽然憋肚子怒火,但当真遇上关中精锐旗号,不少人,尤其是军吏们还是犹豫。
靠左青年军吏则年纪轻轻,却已戴上板冠,身材高大,上披甲衣,腰带长剑,看上去十分威武。
靠右显然是个文吏,四旬上下年纪,长髯垂在颔下,身着皂衣,负手而立,轻描淡写地说道:
“韩都尉,利仓所言之事,你信?”
韩信扶着剑,露出笑:“萧君,吾等信与不信,已不重要,关键在于,兵卒们信!”
这月余来,北方是秦始皇南巡,并为黑夫发丧,结果却逝于西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