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亥虽然娴熟于法令,熟读韩非之学,为人也不圣母慈悲,甚至还有丝狠辣,但他太年轻,才21岁,其手段,真能驾驭住满朝人精?
比如说……左丞相李斯。
所以昨日秦始皇故意提公子将闾,来试探李斯态度。
作为秦始皇第三子,公子将闾及其弟二人,为母同胞三兄弟,虽然不受宠,却相互抱团,更值得注意是,将闾两个弟弟,都娶李斯女儿为妻……
李斯立刻悚然,表明态度:“陛下,臣本上蔡闾巷布衣也,承蒙陛下擢为丞相,封为通侯,诸男皆尚秦公主,女悉嫁秦诸公子,子孙皆至尊位重禄。夫忠臣不避死而庶几,孝子不勤劳而见危,人臣各守其职而已矣。且不说如今陛下尚有万岁之寿,即便是要立嗣,切皆当决于陛下,不当问下臣。”
“自古帝王继天立极、抚御寰区,必建立元储、懋隆国本,以绵宗社无疆之休。朕扫六合,天下,废封建,立郡县,大治濯俗,九州承风,皆遵度轨,和安敦勉,後敬奉法,常治无极,舆舟不倾。然亦夙夜兢兢,念秦万里山河、二十六世宗庙付托至重。”
“朕之十八子胡亥,使学以法事数年矣,未尝见过失。慈仁笃厚,轻财重士,辩於心而诎於口,通法敬士,秦之诸子未有及此者,可以为嗣。于三十七年二月初七,授胡亥以册宝,立为太子,以代朕抚军,以重万世之统、以系四海之心。”
左丞相李斯道诏令读罢,而秦始皇帝拖着虚弱身体,强起为胡亥完成“册太子”仪式后,赵高松口气。
“事定矣……”
作为胡亥老师,中车府令赵高无疑是群臣中最大赢家,他暗暗窃喜。
他再拜道:“不论陛下以哪位公子为太子,老臣只要日未曾入土,便将竭忠辅之!不然,臣愿尽戮死殉葬,以报陛下之厚恩!”
言下之意,他李斯唯皇帝之命是从,不会在陛下去后,动什歪心思……
赵高先前已暗暗有过承诺:不论谁人继位,李斯均能重返
李斯也悄悄擦擦冷汗,固执皇帝陛下终究意识到,自己即将故去,总算立太子,秦朝将相群臣悬十几年心,终于放下来。
其实,李斯很清楚,从扶苏出逃,公子高惧拒皇帝之意后,秦始皇可能传位子嗣,就只有胡亥个合适人选——立长、立贤均不可后,君主往往会不可避免地偏向立爱,还常常骗自己说,“爱子亦是最贤,最类之人”。
但秦始皇却只是让胡亥随驾出巡,却不直接立他为嗣,除皇帝依然心存侥幸,希望能改变命势外。也是为拉开时间,让扶苏出奔影响渐渐消失,不要搞得像皇帝为废长立幼,而逼得长子出逃似……
而且,从秦始皇昨日召见里,李斯也发觉皇帝忧心。
老皇将崩,新皇继位已是必然,但秦始皇却哀怜其孤弱,恐不胜大臣之纷争,从而出现韩非子警告过“*劫弑臣”现象,新主被强势大臣架空!失权柄!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