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绍老老实实回答:“用月。”
旁铁官也过来禀报,说平均算下来,每把铁刀,只用三五日。
这是自然,从制作工艺来说,剑要比刀难多。剑是双刃,身窄而薄,前头很尖利,所以造剑材质和冶炼工艺要求很高,不能太软,也不能太脆,恰到好处才行。把好剑,整个工艺下来,再锻打百遍,起码得花个月,有剑,甚至要年半载……
而把老百姓也用得起砍刀,好铁用到单刃上就行,刀身较宽,刀背较厚,般不会折断,工艺马虎点也没事。慢则五天,快话,两三天就行,若能流水线批量生产,则更快。
难怪后世有句话叫“十刀剑”,意思是制造同等质量刀和剑,造剑花费时间是刀十倍。
剑,无疑是最合适青铜短兵,当之无愧百兵之王。
而在民间,砍柴主力,也是铜制斧斤。
直到铁器时代来临,这种情况开始改变,虽然军中还是顺着以前惯性用剑,但在民间,做工粗糙铁柴刀,已经悄然出现。
尤其是在南郡、豫章、衡山、长沙等地,近年来,种植园主们为让奴隶砍甘蔗,种长肋,上宽下窄,没有刀尖砍刀蔚然流行,形制颇似后世景颇刀,郭绍来此数年,自然也见过。
“你用铁剑砍过柴和甘蔗?”
其理而通其道,用之于治学,则成诸子百家;用之于治国,则成霸业强国;用之于杀伐,则成强兵猛将。”
“然而剑虽好,可眼下军中更用得上,却是刀。”
郭绍钟爱剑,前些天黑夫要求铁山锻刀,他都不愿参与,眼下只觉得剑受侮辱,有些愤愤不平。
“君侯,砍柴刀,是低贱之器,岂能比得上剑?”
黑夫笑笑:“你曾用青铜剑来砍柴?”
为将者必须明白点:和士兵样,兵器是消耗品,不是珍藏品!
军队制式装备,历来都是以保证威力前提下,选择廉价、简单、易大量生产,这
黑夫似乎来兴致,就在这工坊里坐下,不紧不慢地与郭铁匠聊起天来。
“铁剑如此金贵,怎能用来砍柴!”
郭绍有些发懵,这位君侯是怎,专跟砍柴过不去,他这侯爵,莫非是砍柴砍来不成……
“不错,铁剑金贵,好长剑,百金难求,而手下兵卒,何止数万,总不能让他们人人皆为百金之士罢?……朝廷可养不起。”
黑夫又问:“你锻这柄长剑,花多少时日?他们做把刀,又花几日?”
郭绍摇头:“不曾。”
“为何?”
郭绍觉得这位君侯在明知故问:“青铜脆而易折,击刺杀人还行,砍柴就过分。”
铜本来是软,软到无法直接做武器,只有与锡结合后变成青铜,才是合适材料。但又走向另个极端,变得脆而易折,大力劈砍,很容易折断。
所以整个青铜时代,以劈砍为主刀,只是昙花现,顶多是撬贝壳、剥皮小刀在燕齐流行,还渐渐演变成刀币。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