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何不由暗暗叹息:
“兵法有云,邦国之所以因作战而贫困,是由于军队远征,不得不千里挽粟,耽搁数月,人吃马嚼,粮食送到时,早已十不存,还需大量劳役来回奔波,这必使百姓贫穷,粮价飞涨,力屈财竭。”
国家财政枯竭,为继续战争,就会急于丘役,如此恶性循环,百姓之费,十去
“淮阴阻淮凭海,乃兵家要地也,春秋时,夫差欲通中国,道出江淮,即从事于此。”
当年吴王夫差为争霸中原,不惜动用举国之力,在江淮间开凿条运河“邗沟”,吴船遂能繇此而北,淮阴就成水陆冲要,淮水冲刷而成平原片沃野,有开殖之资,四通八达水网,又有漕运之利。
“昌南侯欲先平闽越,此地必为中原粮秣南下之枢纽,可在南昌亭筑大仓,屯粮十万石!”
思索间,行人已进入淮阴县城。
他们虽是便服,但手持千石大吏符节,守门兵卒连忙让道。
关泗水郡事,萧何本就不想害这些乡党,见状也不强迫,征辟不成,便两手空空地上路。
倒是同行卒史周昌,久闻昌南侯之名,又羡慕萧何、曹参四年内飞速升官,挺有兴趣去南军效力。
可个周昌,不知能否让昌南侯满意,这是萧何父子忧虑事。
周昌建议道:“萧君,昌南侯不是说,要在南郡再征……征次兵,耽搁些许十日,与萧君三月会于豫章。既然时间充裕,不如在沿途郡县,看看有无壮士,并带去。”
“只好如此。”
萧禄马当先,年轻人心性好玩,忍不住左顾右盼。
时人以淮北泗水、陈、汝南、南郡为西楚;彭城以东东海、江东为东楚;衡山、九江、江南豫章、长沙为南楚。三楚习俗略有不同,第次出远门萧禄看到与淮北有异衣着,物产,觉得颇为新奇,哪里热闹往哪凑。
萧何则时走时停,让下人去询问当地物价,尤其是五谷价格。
问圈下来,发现几乎所有粮食,都比泗水郡贵数倍,每石高达两百钱!按理说淮南亦是粮仓,再加上堆肥沤肥之法也传到这,当不至于此。
再问,当地人都说是因为官府征粮,粮食都经由运河,送到南方去,江东那边,有十万张嘴等着吃饭呢,本地粮食少,价格自然就贵……
萧何颔首,随即将南昌亭长唤来,问后得知此地叫“南昌亭”,不由与周昌、萧禄相视而笑,竟与他们目地同名,也是巧。
又得知淮阴县城,就在河边两里开外,乘车过去仅需两刻。
说做便做,想着沿途抓几个“壮士”应付黑夫萧何,决定让周昌看着船,自己带人去城里走走看看。
出发前还嘱咐众人,将官吏服饰脱,穿上常服,不要引起地方骚动,路来民生艰难,萧何很排斥地方官大张旗鼓奢侈接待。
虽然心里不太乐意南下,但在其位谋其政,坐在车上,酷似位文士萧何,也不住远眺阔野,观察此地形势,对儿子道: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