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只是这种外交模式试点。”
黑夫有些可惜:“也是唯试点……”
因为放眼九州之外,目前秦人能抵达地方,除西域城邦外,唯独作为殷商后裔箕氏朝鲜,有城市,有文字(甲骨文),有礼仪,符合这三条标准,称得上是个
总来说,就是胶东玩转手贸易越来越富,而朝鲜输出原材料,购入奢侈品,越来越穷。
但箕准并未意识到这点,或者说,压根就不在意。
依靠邑主贡赋维持收支朝鲜,根本没看出这是个大坑,昔日”商人“后代,逃离凶险中原,在海东玩八百年单机后,终于把自己玩退化……
黑夫是有自己计划和思量。
“公子扶苏有句话其实说没错,并非切事情,都能靠征伐来解决。”
任保护他们安全。同时,秦朝与朝鲜,将实行“关市讥而不征”,秦朝货物入朝不得收税,朝鲜之物入秦亦然。
第四,因朝鲜律令简陋,故今后,秦朝良民若在朝鲜犯法,该定为何种罪,当押送回秦朝审理定夺。
每条,都让箕准面色苦分,唯独第三条,看上去还算公平。
可事后,在告辞扶苏,回到馆舍后,直负责翻译徐福却对黑夫作揖道:“郡君真是高明!”
黑夫瞥他眼:“高明在哪?”
比如朝鲜,远征军路过来,遇到无数艰难险阻,还没见到敌人影子,就折损不少。对这种统治半径外,有定文化国度,直接攻占,划为郡县,根本不现实,等待王朝,只是无穷无尽叛乱和得而复失,历史上,汉唐都在半岛栽跟头。
暂时维持这种政治上臣属,经济上殖民关系,倒也不错。
只要箕氏同意那四条,朝鲜外交,经济,军事,法律,基本都被秦朝渗透,在交通便利后,失去独立,被融合吞并,只是迟早事。
藩属?说是保护领,似乎更恰当些。
不过,非但要朝鲜那边答应,秦始皇那头,黑夫也得去信说服。
徐福道:“第,作为恶人,吓唬箕氏,帮公子扶苏个大忙;第二,恶归于己,功归于扶苏,陛下会明白郡君苦心;第三,为国争利,同时也为胶东争得不少好处,皆是石二鸟,岂非高明?”
黑夫笑笑,不置可否。
徐福说没错,这几个月里,伴随着航路开通,胶东与朝鲜贸易日渐兴旺,中原丝、糖、漆器等物漂洋过海,颇受贵族邑主们欢迎,朝鲜貂皮等物,也被大量采购。
虽然秦朝商贾也是“食于官府”,但齐人善贾,与朝鲜规模完全不能等量啊。更何况,黑夫近来成立个”海东商社“,专门招安齐地商人,给他们贸易海东、辽南皮毛特权,每艘粮船运去是粟麦,运回,则是皮毛。
取消边税,意味着胶东官商花极少代价,便可将丝糖等奢侈品倾销到朝鲜,高价卖给当地贵族。接着,再以极其低廉价钱购入貂皮,带回胶东交给官府,官府再卖到中原,再赚笔……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