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利咸也好,东门豹也好,都是随南征,去过厉门塞,却都只考虑打不打,竟只言片语都不谈及,打下那片土地,征服百越,需要付出多大代价!还未开战,便轻敌若此,个个都觉得百越是土鸡瓦狗,可以轻松灭掉,可实际上,真那好打?”
如此想着,黑夫也拆开第二封信,这信,是小陶单独写。
小陶字是这几年才学,歪歪扭扭,信不长,字句也很朴实,甚至还有不少错别字,但黑夫才看几眼,就拍案叫好。
“总算还有个明白人!”
小陶用简单话,叙述他在上赣县镇守这些年,与南越往来经历。豫章不乏商贾去南越购买犀角、象齿、珠玑,都通过厉门塞出入,所以小陶是最熟悉南方情形人。
,塞北、胶东,如今又是百越。
“皇帝需要制衡臣子,好事,怎可能让个人占完……”
对秦始皇而言,很多时候,战争是政治延续,作为个政治家,他不会做以战争破坏政治平衡,这种在皇帝本人看来舍本求末事。
于是,最合适,反而最不可能成为统帅。
大概在秦始皇看来,这时候让黑夫执掌十万数十万大军,这不是信任他,是害他……
百越之地广袤数千里,并不是人们想象中无人区,越人在那里扎根数百上千年,稻米年两熟,野物野果甚多,刀耕火种加上游猎采集,也能养活不少人。所以东瓯、闽越、南越、西瓯、骆越,加起来足有百多万人,这些部族全民皆兵,悍不畏死,好比亚马逊战士,在丛林里玩游击,若是兵发少,还真不好打。
可若要发大军,却得面临两个严重问题,是交通。
小陶说,百越和中原交界处受高山限制,人迹罕至,车道不通,乃天然屏障。有时候,地图上直线相距不过十余里,而实际上却要跋山涉水,距离拉长到上百里,那些险阻丛林,更只有当地人才熟悉,秦人商贾画地图也不能详尽记载。从豫章南下,需要翻山越岭,行走数百上千里,穿行于深林竹丛,损耗实在太大。
除交通,还有气候问题,两广这时候还是片热带雨林,丛林中多有蝮蛇猛兽,没有四季之分,只有雨旱两季。雨季炎热漫
黑夫也很懂,平叛后第时间交还虎符,回到胶东后,心意管民事财政,力求将胶东新政做踏实,全郡兵卒,都归任嚣管,他不再插手分毫。
总之,与利咸乐观不同,黑夫觉得,若皇帝决定南征,他根本混不上主将之位。
而且,虽然过很多年,但黑夫对南征态度并未改变!
他读完利咸信后,有些失望地摇头道:“长沙、豫章、会稽郡守、尉且不说,毕竟他们乃大吏,眼馋李信破河西,巴蜀开西南夷边功,又渴望掠夺越人为隶臣之利,故功利熏心,味求战。”
闭门自守当然不行,但在军功爵刺激下,边疆郡县好兴边衅,也是眼下秦朝个大问题,谁让李信、黑夫在塞北开个坏头呢……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