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者,在秦始皇眼中,黑夫,赫然是与扶苏截然相反人。
扶苏生于秦川,长于咸阳,却被华阳祖太后从小豢养,竟似楚人。而黑夫生于南郡,长于楚乡,却诵读着律令做秦吏,在秦军功爵层层往上爬,反倒是最典型秦人!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让扶苏和黑夫这个同龄人路,或许能有些裨益吧……
……
黑夫跪坐在君榻前,等半天戏肉,孰料等来却是
这些想法,他能理解?
这些话,骄傲秦始皇不能亲口对扶苏说,必须要他切身去体会才行。
尽管已决定让扶苏参与这场伟大战争,但四将之中,让公子去往何处,秦始皇亦做番计较……
若秦始皇已下定决定立扶苏为太子,肯定会让他去上郡,那里是与匈奴决战主力,即便做监军,也容易混军功。
但以扶苏眼下性格,绝不是个理想继业者。
有淡化,反而越来越浓!
尽管已不再穿楚服,但扶苏举动,言行,都有从小被华阳祖太后教导楚式优雅。
他喜欢天马行空帛画,热衷与在咸阳楚士往来,身边总聚集着群儒生墨者,吸纳他们想法。连性格也显现出楚人“剽疾”“轻易”,为人处事总是不假思索,让个人主观情感占上风,但有认为朝政不妥地方,仍会像小时候那样,直言犯谏。
他每次进言,秦始皇眉都要皱下,十二金人那次尤甚。于是大手挥,将扶苏身边儒墨之士统统轰走,勒令他进入学室,像位真正秦公子那样,好好研读律法!
但年多下来,扶苏纵然将律令背诵得滚瓜烂熟,却只学到秦律皮,内里,还是楚式风骨……
也不能去代北,扶苏与蒙恬本就关系莫逆,嗣君未定而使之与秦始皇最信重将军结交共事,大忌也。
按理说李信很合适,但李信用兵,喜欢轻骑突进,是把用来宰杀匈奴尖刀,将长子送去涉险,秦始皇也不愿意。
想来想去,只有黑夫最合适。
黑夫虽有才干,但他起点太低,黔首出身,连姓氏都没有,在朝中基础为零,没有结交公子坐大危险。
且黑夫打仗,学王翦稳扎稳打,花马池之战,能不犯险就不犯险,虽无大功,也不会有过错,反倒比李信更让人放心。
长子不类己,甚至像楚人多过秦人,秦始皇恨铁不成钢之余,也难免有些恼火。
既然放在咸阳无法改变他,那就狠些,直接扔到边塞去!让他去见识见识流沙大漠,尝尝征战辛苦,与大秦将士朝夕相处,看他们是如何在皇帝声令下后,披荆斩棘,开疆拓土!
他希望,扶苏能变成个真正秦人。
他希望,曾经带给自己幸运和感动长子,能真正理解他父皇,理解秦始皇帝如何以眇眇之身,打下这万里山河,他力排众议所做这些事,所追求伟大目……
人迹所至,无不臣者。功盖五帝,泽及牛马。莫不受德,各安其宇。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