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言道,衣不如新,人不如故。夏无且这十多年来,不知见过王翦老将军多少次出征,每次都能得胜归来。不管对手是难缠李牧,还是易取燕军,他都小心翼翼,带兵越多,越谨慎。
可李信则不同,这个年轻人啊,没有经历过挫折,也从没有李牧那样旗鼓相当对手与之较量过,所以推演兵策时看似没有问题,可真打起来,谁都不好说。
这个以车骑见长小将军,真能带好二十万大军,真能口气灭掉秦国最大敌人?
所以夏无且虽然不知此战最终胜负,但总觉得,李信此行,最多取得淮北,想要灭楚?很难。
“无咎啊,老夫且问你,如何才能做位人人称颂名医?”
地位。”
秦国名医医和曾说过句话:医医国,其次疾人,下医医病。
诚然如是,夏无且如今既已富贵,心也难免有些名垂青史想法,光靠扔荆轲那药囊还不够,他更想以医生身份留下自己名字,成为位“医”。
这份建言是个好机会,旦实施,必然是大手笔改革。医者负责训练专门紧急包扎人手,再分配到军队,这无疑能增加他这位太医令权力。
夏无且肯定那份建言远见卓识,不过以他对弟子陈无咎解,无咎恐怕想不出来这好点子,多半是那个叫“黑夫”安陆县小屯长功劳。
陈无咎有些茫然地抬起头,说堆夏无且当年教他套话。
夏无且却摇摇头道:“名医,不在于医术有多高明,而是要严守五不治。其,傲慢无礼、刁钻蛮横者不治;其二,重财轻命者不治;其三,疑信不决者不治;其四,过于虚弱无法用药者不治;其五,绝症不治。”
“以李将军性情,喜欢车骑疾攻,不喜稳扎稳打,纵然献策,他在前线也不定会实施,此为疑信不决者也。”
“此外,旦李信将军不能获全功,甚至落败而归。那战场救护功效,也无法传入大王耳,既不能彰显救治伤兵之善,也无法证明此策能激励兵卒士气,于国何用?像是吾等为人治病,却无法除去病根样,不但无法得到嘉奖,甚至会反受其咎…
陈无咎更加不解:“既然如此,现如今大王派李将军帅师伐楚,东方烽烟再起,正是这提议大显身手之际,为何却……”
“因为时间不够。”
夏无且叹道:“即便大王同意,此策从实行到推行至军,至少要三个月到半年时间。但形势刻不容缓,李将军已率军出发,先前攻魏大军也原地等待。这战事,恐怕九月十月间要打起来,算立即训练,也来不及安排到每个屯。”
专门练习裹伤之术不难,但要组织大批人学习,并推广到部队基层,可不是件容易事,若最后花费钱帛精力,人是训练出来,可到头来却没在这场战争里派用场,那岂不是徒劳无功?
夏无且担心还不止是这点,有些话他不能和陈无咎明说,那是,其实他对这次李信伐楚,信心不大……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