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竟神速若此?”
陈平拱手道:“游徼也不必奇怪,这秦字与魏字,其实差距并不大,百个字中,大概有半笔画基本相同,只是书写字形有区别,又有四分之笔画不同,但形制相似,仔细分辨便能知之,看上去完全不同者,仅有四分之是大相径庭异体字,需要重学。”
“原来如此。”
黑夫颔首,却听陈平又感慨道:“诸侯力政不统于往,恶礼乐之害己,而皆去其典籍……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经过这几日,方知晓,钱币、言语、文字、度量衡,竟能给两国往来交游贸易,平白构筑如此大沟壑阻碍。”
“放心罢。”
地方色彩,文字有浓厚地方色彩,必然使地区间文字异形现象突出,因而形成异体字。
公族落,士人起,书写简捷和文字应用广泛,也导致字形书写简化和草率,从而形成省变字。学问代代相传,但都是以笔和简牍传抄,便难免写错字形,以讹传讹,就形成讹变字。
这便是七国文字出现差异原因。
陈平没有张苍那好家庭条件,直到十岁开始学魏字,去邻县游学期间,又接触过几个来自韩、赵士人,见过赵字和韩字。
这三国文字,其实相差不大,因为赵魏韩直到两百年前才分家,先前都同属于晋国。
黑夫却大笑起来,对陈平预言道:“就像是这天下七国疆土、百姓,都将统于秦样。不论是钱币、度量衡、文字,以上种种,往后皆将合而为。”
这些东西统,可不是秦朝中枢拍脑袋想出来,不止是他们所在户牖乡,在阳武县,在陈留,在外黄,在秦军占领区,都或多或少在进行类似工作。因为人都是希望怎方便怎来,当政治上壁垒不复存在后,这些相异东西,就失去存在意义。
黑夫猜想,如今在咸阳城内,秦王在筹备统六合同时,大概也在与李斯等人准备车同轨书同文吧……
他继续对听得有些发愣陈平说道:“列国不再分疆,各地士人交流往来再无阻碍!”
“车同轨,书同文,行
但除三晋文字外,尚有秦、齐、燕、楚四个文字体系,这四个国家远离中原,位于边角,在地域上都比较独立,文化也大相径庭,虽然源头都是周朝金文大篆,但根据不同地域文化,已经露出渐行渐远端倪。
齐字和燕字,中原人尚能辩识,但楚国帛书上龙飞凤舞鸟虫体,他们就只能瞪大眼睛,无能为力。
不过在陈平眼里,秦字却是很特殊,或许是因为秦国继承宗周故地,吸收大量周人文化。或许是秦人保守古板,数百年来,竟墨守周室正统文字字形,仅在书写风格上渐趋规整匀称,向小篆过渡。
所以看懂秦字,倒不是很难。
黑夫有时候也会来视察下他工作,询问陈平进展如何,当听陈平说,他只花两三天,就把与魏字不同秦字学得七七八八,不由面露惊异。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