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当“发言稿”被定稿时,签名人只剩七个。
…………
11月30号,电影局与青年导演座谈会如期召开,地点就是北京电影学院间大会议室。
电影学院早已通知些师生过来参加,于是,参会人变成四拨:电影局领导,电影学院领导、独立电影人、电影学院师生,共来二
等再回家,谢兰生跟莘野坐在楼餐厅桌子前,把座谈会上要说列个提纲出来。
直到12点钟。
…………
从这天开始,谢兰生与其他12个独立电影人加王先进开始反复讨论、修改座谈会用发言稿。
因为都是搞艺术,14个人总有分歧。
其他人打去电话,把“座谈会”时间地点向20几人逐传达。
有八个人直接拒绝,说,他们不会向电影局做出任何让步和妥协,要保持独立身份,不会听电影局说任何训诫和建议,谢兰生也理解他们。
对剩下16个人,谢兰生说,大家必须统态度统意见,还说说跟王先进初步讨论出提纲。
其中又有四人表示自己秉持不同观点,跟谢兰生他们关心东西并不样,会自己在座谈会上说,不掺和,退出“联盟”。
于是只剩半人,12个。
比如,第天,就有几个独立导演认为应该写成诗歌,“抑扬顿挫铿锵有力,让参会者潸然泪下!”,但王先进挥手阻止,主张还是写成公文,说:“二三四目然,能最好地传递诉求,电影局大领导们也最会看这个东西。如果念诗,可能念完,他们还是云里雾里。”
大家听王先进,几个导演无奈放弃。
还有导演下提出给领导45条意见。谢兰生简直要晕,告诉他,发言稿要十分精简,把最重要三四条罗列上去让领导看,太多意见没人会care。
而在这个过程当中又不断地有人退出。
有人提出诉求被别人认为不适合加,负气退出;也有人要拍新电影,咂摸过来以后认为多事不如少事,怕“上书”会得罪领导,导致电影不易过审,抱歉退出,其中就有孙凤毛;还有人被投资方逼着退出上书放弃签名。最后还有两位导演因为压力只能放弃,但依然参与讨论、提出建议、帮忙草拟。
谢兰生也只能感慨这支队伍太难带。
…………
24个电话打过圈,跟剩余联盟成员确定好初次碰头时间和地点等等,时间走到七点半钟,莘野开门进屋。
谢兰生并没做晚餐,于是两人出去吃。现在,早餐都是莘野安排,晚餐则是不大定。周末都是莘野负责,平时如果莘野早回,6点半回,那也全是莘野负责,如果莘野晚回,谢兰生会下厨做饭,要是兰生不想动弹两个人就出去吃点。
他们吃顿日料。在席间,谢兰生把这整天事无巨细地讲遍,莘野偶尔说句“恭喜”,偶尔给些意见,而后,谢兰生又问莘野这天都干什,气氛温馨。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