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莘野,水准有限,你再去跟知名大导拍拍戏吧,学学习。既然喜欢当个演员,就趁着你这个年纪尽可能地磨炼演技。那些大导是不同,远远比能帮助你。”他只是个北电学生,自己尚且年轻稚嫩,他又能让莘野事业进展到哪儿去呢?
“兰生……”
“莘野,”谢兰生还看着黄土,“你今晚就回美国吧。你在香港太嚣张,个不好,护照没,想回美国都回不去。你家人都在美国,这样真没问题吗?”谢兰生护照没,不想莘野护照也没,虽然这个可能很低。
莘野还是无法回应。
“回去就别回来。”谢兰生又继续说,“好好儿拍那些电影,别总惦记来这边。”
有人铤而走险?肯定是要观望观望。退万步,这四年里,真又有人走这路,会是几个?两个?三个?其中能有出色到符合期望程度吗?他在哪年才会出现?变数太多。莘野,你不要说,任何新人你都接。太可笑。而且,每个导演都有自己心目当中男主角,莘野,就算你演技再好也不适合所有电影——你知道人要拍什?而回美国……就不同。好莱坞在黄金时期,香港也在黄金时期,你会中文,也会英语,作为个顶级演员你在那边更有发展。”
莘野扬头看看天空:“你说这些也想过。在当演员间歇期做做制片也是选择。能帮着卖掉版权。”
毫不犹豫,谢兰生他再次地打断莘野:“别扯。这不是好莱坞,制片人没什用处,也就只能卖卖版权。可是,莘野,你是喜欢,不是喜欢卖版权,更不是喜欢整整几年光给人卖版权。大材小用……莘野,你能说,你真心爱卖版权吗?”
莘野无法回答。
当然不。
“——”
“莘野,”谢兰生终再下狠心,“不会见你,绝对。你来中国也没有用。你知道,说到做到。”
末:“好莱坞那部电影马上就要开机吧?据说需要拍摄年?赶紧签吧,别犹豫。”
莘野愿意将就将就,为爱情,为别,可谢兰生没办法让莘野来这给他“考查”——看能不能发展发展。
如果自己同意他来,莘野会用各种各样理由长期留在中国,而在美
“你真心爱是表演,还记得你说话。”谢兰生道,“在把胶片寄到澳洲时,你说,刚从Harvard毕业时觉得演戏挺无聊,但四个月相处下来你看法已经变。你还说,你水准还远不够,你还需要再去观察形形色色各类人,理解各自不同立场,再用自己琢磨出技巧进行夸张、放大,这很有意思(第二十章)。”
“……”
“那现在,就满足于蹉跎时间给当当制片人吗?”
谢兰生知道,莘野可能比较想在中国电影市场化后自己开个电影公司,也许是4年后,也许是8年后,也许是12年后,也许更久,可是那跟做做“销售”完全不同,天差地别。
“……”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