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有何差别呢?”方信就问着。
“水伯,般读书,只是为作官,或者通些文墨,读再多,也不见光亮,就算有些,也只是油灯大小,而读书入味见理者,心性自然通达,或有层光辉,此子有尺光辉,却已经是难得。”
“据说读书慎孤者,养性养气自然而然,有大成者,身上有光可照七八尺,甚至十余尺,按照所读书不同,各有色彩,有博读群书,甚至缤纷五彩,灿烂如锦绣。”
方信听,也津津有味,心想这个世界规则确宽松,这都能见得,
“这容易,他还在下面,召上来就是。”当下唤小童,下去叫人。
没有多少时间,这人匆忙上来,拱手为礼:“道长召见,有何见教。”
“贵人召见,与你说话,你且实在说来。”周道士说着。
这个年轻人粗布衣服,浓眉大眼,听,恭谨却有节行礼,说着:“贵人有问,当回之。”
萧冰就问着:“何家子,来此何意?”
人出去,而周道士看见两人,先着皱眉。
方信笑着:“上次蒙周道长送来贺礼,如今且来感谢。”
周道士听此言,顿时大惊,怔下才说着:“原来是水伯,真是不可思议,水伯道行远在贫道之上。”
说话之间,恭谨许多,然后连忙请着入茶:“区区薄礼,岂敢水伯亲来道谢,真是折杀贫道。”
方信无所谓摇摇手,与萧冰起分主宾坐下。
这人就回答说着:“小人王庐,家住合口村,却是能画些神像,放在周道长处,换些钱米来养得家母。”
萧冰问着,方信却只是笑,并不说话,但是清光照耀,六阶是时间识,虽然还没有大成,但是眼前区区子,却可见得过去。
原来这子七岁时死父亲,母亲做些针线活,供给他到村学堂里去读书,到十岁,越发贫寒,此子只得出学堂,为人放牛。
放牛之途,有些工钱,都借得书看,背诵记忆,久久玩味,这人天赋聪明,却渐渐明书中道理,又无外事骚扰,不为作官而乱心志,这道理就先养性,后移气,现在年已十七,却学些绘画之技,而赚些小钱侍奉母亲。
“水伯,你看此子,身上已有尺明光,却确得书中真意。”周道士暗中说着,这话当然凡人听不见。
喝口茶,方信就问着:“刚才那出去小子是谁?”(注,小子在这时,仅仅是指小伙子意思,当然必须是有身份,或者长辈,或者年老人说,方信当然说得)
“水伯果是慧眼,这人却是读书人。”
“读书人?”
“是啊,哦,水伯也许不知世上分法,吾辈所说读书人,却是得理养气之辈,大凡读书,只是识字,懂得点文墨,这都算不什,不算读书人,而真读书者,都是领悟书中道理,虔而信之,所谓穷性近命,这心中有道理,无论粗浅,都可养气,吾辈因此识之。”周道士说着。
萧冰听有趣,问着:“还请周道长仔细说说。”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