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非常欣赏与尊敬他们。在马赛大学学习时,在墙上挂封信,这封信是约翰·惠勒得知在量子引力方面第项成果时写给。每次重读这封信时,都混杂着骄傲与怀念情绪。真希望在们有限几次会面中,向他请教过更多问题。最后次去普林斯顿见他时,们起散步很久,他用老人柔和嗓音对说话。对于他所说,没能理解太多,但是也不敢总向他询问,以免劳烦他重复自己先前话。现在他已经不在,再也无法问他问题,或者告诉他所思所想。再也无法告诉他,在看来他想法是正确,并且感谢他在研究生涯中直指引着。再也无法告诉他,相信,他是第个如此接近量子引力奥秘核心人。因为他不在这儿,不在此时此地。现在是们时代,有记忆与怀念,还有失去痛苦。
但带来伤感并非失去,而是情感与爱。没有情感,没有爱,失去也就不会带来痛苦。因此,即使是失去带来痛苦,也是好事,甚至很美妙,因为它让生命充满意义。
在伦敦找到个研究量子引力小组,和他们第次会面时见到德维特。是个年轻初学者,着迷于这个在意大利无人研究神秘课题,而他是这方面专家。去帝国理工学院见克里斯·伊萨姆(ChrisIsham),到那儿时候,得知他正在顶楼平台。他们在张小桌旁坐着,看到克里斯·伊萨姆、卡雷尔·库查尔(KarelKuchar)和布赖斯·德维特——近年来主要在研究他们三位理念。透过玻璃看到他们,彼时留下深刻印象令至今记忆犹新。他们正在安静地讨论,不敢打扰。于而言,他们就像三位伟大禅师,在神秘微笑间交流着高深真理。
不过他们也许只是在讨论去哪儿吃晚饭。重游此地,回忆起这个片段,意识到那时他们比现在还年轻。这也是时间:奇特视角转换。德维特去世前不久在意大利接受次很长采访,采访内容后来发表在本小书里。7那时才解到,他比想象更认同与支持工作,因为们对话中,他更多是在提出批评,而非表达鼓励。
约翰与布赖斯是精神之父。求知若渴之时,在他们思想中发现新鲜纯净水源。谢谢你,约翰!谢谢你,布赖斯!生而为人,们依靠情感与思想而活。当们在同时间、相会于同地点时,会彼此交谈,会凝望对方眼睛,轻触彼此皮肤,如此交流情感与思想。们在这种相遇与交流中得到滋养。但实际上,们并不需要在同时间地点才能进行交流。在们之间创造情感纽带思想与情感,会毫无阻碍地穿越海洋与数十年甚至数百年时间,记录在纤薄纸面上,或在电脑芯片间舞蹈。们是网络部分,超越生命寥寥数日,超越脚踩几寸土地。这本书也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