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是他儿子不知从哪个旮旯扒拉出来
此番来凤翔,王安石是准备手把持整个水泥生产项目。
知州姓宋,宋家与苏轼家乃是世交,苏轼在他手下做事很自在。知晓上头要派个人过来办事,宋知州非常重视,提前和苏轼解过王安石其人。
即便不问苏轼,宋知州也听过王安石大名,毕竟他们手头都有本《鄞县经验》和《青州经验》。虽说许多方法不能照搬,但有余力时候还是能参考二,做成,那就是改官时加分项!
宋知州还知道王安石有个不得儿子,这小孩未及弱冠,已经声名远扬,状元常有,民间如今提起状元却总头个想到他。
不管从哪个方面来看,宋知州都没有与王安石起冲突理由。
凤翔路远,王安石这走几乎从炎炎夏日走到入秋。秋来凤翔遍地金黄,王安石路走来,看到是片秋来荒凉景色。
即便苏轼他们集体搞封建迷信求雨,今年雨量还是不足以让凤翔过个丰年,不少人甚至因为土地歉收而丢地,沿途百姓面上都是愁苦之色。
王安石有过地方经验,但次是在鄞县,那是江南肥沃之地;次是青州,那也临海靠江,发展起来很轻松。
可凤翔这边水网不丰,百姓几乎全看天吃饭,连个缓冲都没有,遇到旱年只能赶早补种些别作物解急。更重要是,凤翔临近西夏,常年战祸几乎把它拖垮,若非这几年朝廷与西夏暂归安宁,怕是连喘息机会都没有!
苏轼早得信知晓王安石要过来,不仅王安石要过来,王安石还带钱款和米粮,凤翔百姓可以过个好冬天!当然,这钱款和米粮是朝廷拨出项目专款,不能光拿钱不办事,得干活才有饭吃有钱拿。
王安石抵达凤翔当天接风宴开得非常顺利,除王安石还是不愿沾酒之外切都很顺利。
接风宴散后,王安石到宋知州安排地方入住,脑中片清明。
他不是儿子所说“过敏”,不沾酒只是因为觉得人生苦短,人需要睡眠已经足够浪费时间,若是再沉湎酒色、迷失自,把脑子交给酒水或者下半身去操控,未免太亏。
王安石不乐意这样虚度人生,他正当壮年,有是精力,什都想干干,什都想试试。
王安石拿出本厚厚书,借着灯光看起来。
苏轼早早与上官候着王安石过来。
苏轼在国子监念书时常去寻王雱玩耍,见过王安石许多回,不过那时王安石于他乃是同窗父亲,苏轼没多注意。
如今仔细看,苏轼发现马上之人身形高大,面容方正,与王雱清俊秀逸倒是大不相同。他蓄着须,掩去微微下撇唇角,看着少几分近乎天生不近人情。
王安石目光也落在凤翔诸官身上。王安石这人有个臭毛病,办事他喜欢当把手,要是让他受制于其他人,他做事就浑身不得劲,甚至还想和上头人杠杠。
这点,当初在扬州时韩琦就体会过。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