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贾诩见状正色相对。“臣意思是,且不论此事原委、根究,最大个问题在于,汉燕易鼎之势隐隐将成,天下人当此时,是格外渴望看到主公你施德示宽,而非严刑峻法!这才是此事最麻烦处地方!”
已经负手踱步到窗外,看着远处漳水落日盛景公孙珣微微敛容,欲言又止。
……
“王象,字羲伯。既为杨俊所知拔于奴隶,后为司马直举于太祖幕下,果有才志。建安中,太祖晋燕公,以幕下王象才最高,拜为黄阁主簿,转寺卿,为内阁机密文字,并受诏总收洛阳东阁残本以下,天下书录文字图画,集撰《百科书》……数岁而成,藏于秘府,刊印天下。合四十余部,每部有数十篇,通合千八百馀万字,加封列侯。”——《旧燕书》·卷七十五·列传第二十五
当公孙珣对郭嘉略带惩戒式处置意见发出后,压抑许久声音便喷薄而出,到眼前,已经出现公开上书……赵苞拒绝御史台正使位置,如今御史台正使直空缺,俨然是为吕范过完年后折返邺下时进行人事调整而专门留有余地。
但恰恰是因为无人约束和总揽,却使得御史台片杂乱,谁都能说动台中十二位有品阶御史为自己所用,而御史上书只需要确定事情起因是切实存在,是不需要为自己观点付出任何政治代价,所以毫无政治风险。
当然,公孙珣怎可能因为这种事情便撤靖安台呢?
特务部门这种东西,虽然阴暗,却是个完整政体不可或缺强力部门之。而且再说,今日眼见着天下太平便撤它、压下它,等到天下不安定时候再想到抬起它来,恐怕就晚。
这个部门是有存在必要,而且旦存在,就最少需要在最高权力规划中给它个位置。
然而,眼见着事情日日变得不可抑制起来,隐隐已成政潮之势,公孙珣却也不可能置之不理……他本人经历过太多政潮,心里非常清楚,这种政潮背后必然是有着巨大内部利益诉求,是政治不稳定外在体现形式,他必须要在天下统之前便彻底解决此事!
于是乎,九月初五日,首相贾诩终于来到内阁,专门面谒公孙珣,并对此事做出汇报:“这件事情依臣来看,麻烦地方有两处……首先是文臣天然对此类事不满,并非心存恶意,须寻到真正要害之人,搞清楚他们目。”
公孙珣微微颔首……绝大多数时候,普通人都是被利用,决不能擅自扩大打击面,那只会激化矛盾。
“其次,是此事与主公家乡地震,还有江夏那边汉室有后纠葛在起,不免让人疑虑天下统后燕汉德承之事……须慎之又慎。”
公孙珣忽然失笑,却并未多言。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