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这个过程中,沿途相送者哭泣之声,随从公卿者哀嚎之态,也是不绝于耳、不绝于目,甚至发生有人要求殉葬意外和闹剧!
面对着如此超出意料和想象情况,有些匪夷所思是,包括公孙珣、贾诩、戏忠这些策划人在内,大部分参加葬礼明白人虽然意外,但却并非不能理解,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他们也都有种於心有戚戚焉感触。
其实,有些人可能确实感激刘虞对汉室维护,对关中安抚,也确实有人跟刘虞有着深厚私交,但更多人却未必真认识刘虞、感激刘虞,只是因为刘虞身死意味着个漫长安定时期就此结束,所以对前途产生迷茫和不安,又遇到这种强大无匹哀伤氛围,这才忍不住为他们自己恸哭失态!
想想也是,值此天下丧乱之际,谁心里没有点平日里藏着掖着哀意呢?
国家、个人;前途、过往;死亡、新生……先是种对局势空旷悲意,随即便是那些具体鲜活事物与形象……夭折孩子,离散在迁都中兄弟,饿死父母,消失邻居,去不返朋友……最后,便是种莫名其妙
下,保持朝堂稳定,不生乱子,已经很不起。甚至可以说,整个天下在之前六年间得以从董卓时代全面混战发展到今天局部安定,也是有他历史功绩。
所以,定这个字再合适不过!
至于烈两个解释,前个是顺承定含义,毋庸多言,后个却是针对天子出逃事件和他刘虞本人身死作出个评判。
怎评判?当然和之前杨赐(谥文烈)、刘宽(昭烈)样,用这个烈字明确点出他死是有忠于职守,殉死于道义与职责含义。而再考虑到这三个人职业未免特殊,辅政大臣嘛,那辅政大臣忠于职守,忠于道义,却不得不死……相对应,有些人又算是什呢?
总之,这个谥号基本上很公正体现刘虞历史功绩和他个人德行,刘和甚至对公孙珣有些感激涕零味道,而之前直沉默黄琬等人也终于渐渐态度松动。
至于说,公孙珣个卫将军,怎就能追赠个太尉为车骑将军,反而没人在乎。毕竟,人死为大,而哀荣这种事情总是能让立场相似之人产生同理心。
而到建安五年腊月廿八这日,随着刘虞正式发葬,准备往渭水北岸长陵入土为安,这种被公孙珣人为营造哀荣气氛更是达到种极致!
首先,公孙珣居然与黄琬起亲自扶灵,护送孝子刘和以车骑将军仪制出葬刘定烈和他那位得到死后追封刘夫人。
这还不算,卫将军更是早早发出诏令,让朝中大小公卿、属吏、京兆官吏、军中队率以上,全部随行送葬,同时又专门发偏将军张辽引两千邺下骑士沿途披甲着麻护送!
时值年末冬闲,巨大哀荣与送葬仪式引来更多长安吏民相送,时间,自长安至渭水间,沿途相送京兆吏民何止十万?!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