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梳洗之后,父子五人出门。这时候,县城还算安静,那自五更就响起油饼店、胡饼店擀剂、翻拍声听着分外清晰,也让兄弟几个更饿。
街面上,已经有赶生活经纪行贩、送吃食饭店伙计,推着车、挑着担穿梭巷陌。陈希亮找个挑着吃食担子小二哥,问明他家店面方向,便带着儿子们,找到那家挑着个大大‘食’字幌子早点铺子。
这家早点铺开在临大街吊脚楼下,这些大街上吊脚楼,都是前店后院,许多人租下来商住两用,甚至直接就是业主,利用位置优势开起买卖。
店面不大,只有五张桌子,但看流水价提出来食盒,便知道人家是以外卖为主,当然也欢迎上门食客。见有客人到,伙计笑容可掬招呼道:“客官头次来用早点吧。本家有各色吃食、多样汤水!”
“有劳小二哥。”陈希亮带着四个儿子入到里面,围着副柏木桌凳坐下。这年月,管掌柜叫大哥,管伙计叫二哥……
当第缕晨光照耀大地,串清脆悦耳,穿透力极强铁牌敲击声,回响在青神县城巷陌里,边还伴随洪亮宣唱声:
“卯时已至,晨光熹微,白日晴明,江边有霾。早晚天凉,需备夹衣……”
陈恪被这声音唤醒,他揉着惺忪睡眼,简直不敢相信自己耳朵,这是什,竟然是天气预报!这万恶旧社会,也太太太人性化吧。
陈希亮已经起来,从外面打水进来,叫儿子们下地洗脸漱口,然后出去吃早点……
所谓‘民以食为天’,天亮,人就要为肚子发愁。
“客官看着面生,像是头次来啊。”那小二端上免费米粥,客气打着招呼。
“昨日才搬到这里。”
“恭贺乔迁之喜。”小二笑着抱拳,说着指柜台后排竹牌子道:“本店最擅长做饼,不过后五样早晨欠奉。客官看要用些什?”
陈家父子顺着他所指,便见每个牌子上都写着不同饼,每样都明码标价……什烧饼、汤饼、炊饼、环饼、糖饼、酥饼,足以七八样,也有不叫饼,比如馒头、扁食、云吞……
陈恪调动三郎记忆,才恍然大悟,原来
宋朝人极会享受,城镇居民很少开火。尤其是早餐,基本上都是由临近早点铺供应,粥饭点心,荤素小吃,丰俭由人。除早点外,还供应茶水和二陈汤。如果你再懒点儿,连洗面汤……也就是洗脸水,都可以给你提过来。大概这就是最早‘笼袖骄民’。
虽然肯定不如自己动手划算,但宋人很少算这个经济账。哪怕像陈希亮这样拖家带口穷书生,也觉着这是天经地义事儿。
当然,他们家初来乍到,还没跟饭馆定上点,所以只能出去吃。
听说早晨要出去吃,五郎六郎都欢欣雀跃,唯有三郎陈恪道:“那多费钱啊……”
“真懂事,不过日子不是从嘴里过出来。”陈希亮摸摸他头,笑道:“多少天没好生用顿,快走吧。”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