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若是遇到灾年,则还是少不朝廷赈济,不论是变法前还是变法后,平民百姓都没有能靠自己积蓄渡过难关能力。
司马光和王安石都着眼在财富分配上,而薛向却能想得到如何增加财富——并不仅仅局限在农业上——这是分蛋糕和做蛋糕区别。
物流畅通,自然能带来商业兴盛,并必然会促进工业发展,这是韩冈最想看到变化。但并不是所有朝臣都喜欢薛向说法,农为国本、商兴害农思想,在士人心目中根深蒂固。
而且并不是完全没有根据。前几年冬天极冷,太湖冻结。在太湖湖中岛上上种柑橘果农,因为运粮船只被冰层阻挡无法上岛而被饿死,成朝臣
司马光认为天下财富自有定数,薛向观点可比司马光观点进步多。
大宋内部和平百年,边患真要细论起来只能算是癣癞之疾,但人口已经快要达到土地允许极限,而田地增长也快要到极限,工商业至今还仅仅是补充。这样社会,其每年生产出来财富基本上就是条略微向上直线,而且绝大部分增长还都被同样增加人口所抵消,甚至由于人口增长幅度更大,人均收入都在隐隐地下降之中。
尽管此时工商业发达,但从朝廷税赋构成上来说,依然是彻头彻尾农业社会。所谓资本主义萌芽,也就仅仅是萌芽而已。
王安石隐约看到这点,可他由于本身局限性,所创诸多新法,除农田水利法以外,其他有关财计政策,便民贷、均输法、市易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从本质上说,无不是对社会财富再分配。从士绅阶层手中,将他们过往攥在手中收入收归国有。对于国民经济发展,并没有太大帮助。
而司马光和王安石所争,就是这份收入,是应该给国家多点,还是留给士绅阶层多点。
至于升斗小民、愚民黔首、百姓、庶民,也就是处在社会底层人们,在新旧两党交锋中,从来都是拿出来幌子而已。
无论是变法前、还是变法后,他们收入并没有多少区别。免役法,让五等户也要交免行钱,不比过去,做衙前做到倾家荡产,都是三等户以上富户。但便民贷,则让底层自耕农少份盘剥,多分保住土地希望——地方大户可以将欠债自耕农土地收来抵债,而地方官般是不敢大规模这做,闹出乱子,他们少不被弹劾被治罪——出入,差不多就抵消。
相对于朝廷政策而言,还是雨水多寡对于百姓们生活水平影响还要更大点。
元丰元年是赵顼即位以来难得丰年,由于税赋数额大体上是固定,朝廷财政收入没有太大变化,相对,百姓们留在手上钱粮自然要比前些年多些。
为弥补熙宁后期连年灾害对各地常平仓消耗,今年各路都是敞开收粮,同时也就保证粮食出售价格稳定,没有出现丰年谷贱伤农情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