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顼明白,韩冈毕竟不同于其他考生。参加过横山攻略,参加过咸阳平叛,并且是从头到尾经历河湟开边切艰难困苦,更是枢密副使王韶,在熙河路上最为重要助手。经历之丰,在他这个年纪,当世已是无人能及。
站立角度不同,看事眼光不同,行事经历也不同。赵顼看着韩冈这份卷子,感觉着完全不同于其他士子文字,哪里是考卷,分明就是份来自于陕西边地重臣奏疏。
平实、直观,让天子看到施政上弊病,同时给出意见又能让朝堂很容易作出相应解决方案。
这样奏疏,也只有精于政事名臣才能写得出来。
赵顼平日里也喜欢翻看旧时名臣奏章,韩冈今次策问,比起那些名臣,也只是在文字上有所欠缺而已。
考生们赐酒食。听着前殿谢恩之声,今科进士名次榜单,连同考生们试卷正本,起呈到赵顼面前。
余中、朱服、邵刚。
这三人是考官们定下前三名。
赵顼将三人试卷找出来,文字和内容都算是出类拔萃,这个排序并没有问题。
接下来,赵顼看着后面名单,直看到二三十位,也没有看到他方才关注两个举人名字。着意找下叶涛,竟然被放在第五十六名,归属第三等。再看看韩冈,则更惨点,却是第三百八十四名,排在第五等,几乎是最末。
所以韩冈名次才被评得这低。类似于奏疏风格太过于特别,当然不会受考官们所喜。但赵顼不同,他所处位置,让他与考官们看人看事角度就不会相同。
他们不喜欢韩冈这篇策问,但赵顼就十分喜欢。
所以,韩冈这个三百八十四名,就只有让排在前面位慕容武降下来填上。
看着自己看中贡生,竟然被放到如此之后,赵顼只觉得自己眼光被侮辱,心头便多几分不快。
让李舜举在摞四百张卷子中,找出两人考卷,赵顼便聚精会神地看起来。
叶涛文章很好。赵顼方才就是因此而停步良久。只是现在看起来,内涵确是显得空洞点,没有说到多少实在东西。所以被置于第三等,这不算考官错。可赵顼又读两遍试卷上文章,感觉仍是很喜欢,直接用朱笔抹去试卷角上“五十六”,改写个“九”上去,将之提到前十名中。
相对于叶涛,韩冈情况就正好相反。文采只能算是中平——不过比起前日赵顼特地要来韩冈在礼部试上所写史论,还是要强上些——但每个段落,每句话,甚至每个字,都紧紧扣着题目。
新法推行几年来施政利弊,尤其是在陕西地推行情况论述和评价,可以说是针见血。与对党项和吐蕃战事紧密相连。没有哪位陕西来贡生,能有韩冈这等深刻手笔。也没有个来自于其他地区考生,能对他们所解当地情弊,说得如韩冈般通透。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