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伦娜教授,是这样,是《ANTISENSENUCLEICA》编辑。在今天,们收到篇论文投稿,是您10年前曾经研究方向,也许您会感兴趣……”
作者有话要说:*原话是某位伟人说,但是因为害怕被查水表,感兴趣读者可以自行搜索。
他眉头皱起:“林枫?是想那个林枫吗?后面人是谁?不认识。”
作为名生物期刊编辑,对国内外知名生物学家都必须有所耳闻。
更何况,林枫也是在顶级期刊《Cell》上发表过小论文大佬。
投稿邮件般都会介绍投稿人身份,詹姆斯震惊地发现,这篇论文通讯作者,真是他想那位华国林枫。
既然如此,那这删除键也就摁不下去。
二回熟。多投稿几次,你也就知道……对,等编辑部回复后,可以再在国内期刊投稿,刷下知名度。这事不急,到时候再通知你。”
*
《ANTISENSENUCLEICA》编辑部。
詹姆斯倒杯咖啡,摆在自己案头,开始天工作。
作为名学术期刊编辑,他拥有着相对宽松、富有弹性工作时间。
詹姆斯抿口咖啡:“好吧,也许是这位林先生又在为他学生刷资历。既然如此,让看看这玩意能不能送去二审……呵,要是真有点意思,就奖励自己今天喝三杯咖啡。”
在编辑部初审后,往往会让同行教授进行第二次审核。这次审稿则是双向匿名模式,审稿人和被审稿人互相不接触,以免造假。这个模式被称为“同行评审”。
而篇论文是否能发表,则由评审员决定。
几个小时后,詹姆斯三杯咖啡下肚。
他思索片刻,拨打俄亥俄州立大学生物系海伦娜教授电话。
毕竟他们期刊平均两月本,中间有足够漫长时间,让他来完成审稿任务。
今天,也是工作邮箱被国内外科研狗塞得满满当当天呢。
詹姆斯扫眼邮箱,低低地骂句“shift”。
“都2014年,怎还能看见和生物酶相关投稿。猜肯定又是华国人来水论文,但们可不是那种给钱就能过小期刊。让看看是谁这不知天高地厚。”
詹姆斯点开邮件,扫向通讯作者栏。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